公司动态
豪宅?艺术?陶朱隐园如何成为台湾极具争议的“网红”建筑
“陶朱隐园”位于台北市信义区,是中华工程的一个豪华地产项目。从项目初始就凭着“旋转楼体”的炫酷效果图聚焦众人眼光,一度被寄望为“台北101大楼之后的新标志建筑”。有人赞赏其螺旋结构有着艺术哲学的美感,以及响应低碳排放而采用的垂直森林概念;同时,它剑走偏锋的外观、一呎千金的天价、名流云集的客户也使它成为最具争议的台北新建筑。
01
吸碳散热的生命建筑
与目前主流楼盘独户型绿化或者阳台局部植栽不同,陶朱隐园借由自身旋转造型,打造无限向上延伸的大露台。据当地媒体的报道,陶朱隐园规划地上21层、地下4层,每层2户;每层旋转4.5度,共旋转90度;每户有51坪环状带庭院阳台,庭院阳台还分内外2区域,约30平方公尺的外周庭园区可种7株乔木,内部区则由住户按需种植维护,含草皮区、铺面区及铺面活动盖板区等。
这样的设计使垂直绿化的面积,从而提高绿覆面积。根据官方数据,全园(一楼庭园、每户阳台、露台)遍植约23000棵乔木与灌木;其中露台种植的约有95棵,面积可达6890平方米,绿覆率为84.43%,的确称得上“会呼吸的森林建筑”。
此外,建筑还设置了6部风力发电设备,每年省电1.5万度;为了降低能耗而使用节能玻璃,让室内270度采光,开窗率达48%;采用LED灯及其他能源管制,每年能节省30至40%的能源。天窗设计让阳光穿透地下室,加设太阳板,每年可省约4万度用电;雨水回收系统可储约150吨水。
植物根系生长会导致墙体毁坏,但只要在墙体表面提供一种固定植物根系的基质,并有规律地向植物供给水及养份,植物根系就只会分布于建筑物墙体外表面,从而不让墙体内部不受到影响。
螺旋向上的建筑艺术
陶朱隐园的主结构系统是整体的建筑设计。建筑师显然从生命科学中得到启示,建筑的中间重心是一根主柱,然后自二楼开始到顶楼,两侧的楼层面沿顺时针方向向上攀升,旋转4.5度,全栋旋转90度,使之看上去像DNA螺旋体。结合经典几何与现有科技应用,建筑内有超大的无柱空间。除阳台边上外,住宅使用空间没柱,单数楼层也全部没有内柱),而楼板至梁底净高达3.0公尺。
2016年8月的进度
2016年10月的进度
2017年1月的进度
2018年1月的进度
“陶朱隐园”的名字灵感源于春秋时期儒商——“陶朱公”范蠡的故事。春秋时期,范蠡为越国称霸中原立下汗马功劳,却不留恋权位,功成身退,弃官从商,凭借自身的勤奋智谋、仁厚诚信,经商成功积资成巨富,之后自称“陶朱公”。因此,地产商以“陶朱为镜,隐园为径,低调大隐于市”为主题,为这个新项目命名。大隐于市的园林美景